摘要:古宣州据山为城,枕水为邑,自南朝起,就以山水秀美享誉东南,无数文人墨客醉心此地,使得山水皆带诗意,为此宣城的大多数地名都追求风雅,但是宣城有一个地名却只因一条水渠命名,此地名叫沟沿头。
古宣州据山为城,枕水为邑,自南朝起,就以山水秀美享誉东南,无数文人墨客醉心此地,使得山水皆带诗意,为此宣城的大多数地名都追求风雅,但是宣城有一个地名却只因一条水渠命名,此地名叫沟沿头。
沟沿头的来历其实很简单,古宣城城内有个*的沟渠,从现在商之都一直流向北门,这条沟渠叫做珍珠河。沟渠流经此地,故名沟沿头。沟沿头位于现在的法制路的位置,地势比较低,是城内谷地。以前沟渠上搭建有青石板,水井也多,沟渠两岸是一片菜地,临河而居的市民行走往来,造就了日后的繁华。
老人记忆中的“沟沿头”
沟沿头其实就是如今的法制路,从市区商之都的入口下去直到中山路上的这一段。“在老宣城人眼里,没有法制路这个说法,只有沟沿头。”奚本金老人说道,早在50年代时期,市区很小,市*在北门和江滨路附近,越往南越远离市区,也就越远离繁华,沟沿头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。说起沟沿头的历史,要从沟沿头里的魁星巷子、低巷、里仁巷说起。
魁星巷是现在的中山路*市信用社一段,当时巷内有一座魁星庙,早已经没了香火,住了一些乞丐。1876年,外国传教士在此建立了一座天主教堂,下设培英中学,民强小学以及修女部,后来修女部改成了城关三小,也就是今日老六中的前生。上世纪50年代时,魁星庙对面有一部队留下了土墙草顶十间房大的礼堂,当时从浙江孝丰县来了一个越剧团在此表演了一年多时间,这时宣城人民才真正接触到越剧的魅力,对此如醉如痴,这也使得小巷格外热闹。
低巷现在已经不存在了,但是在1924年,以宣人章元生为董事长的几家股东开办了宣城*家“城厢点灯公司,”当时用60匹的柴油机发电,供应一千多盏25瓦的电灯,但是这个公司只经营了10年时间就宣告停业。丰原大药房相传是慈禧太后的启蒙老师齐德纯先生的住所,后来这里变成了宣城市邮电局。里仁巷为原花鸟市场外围,巷子*今依然存在,但是没有名称了。1952年,宣城人*柏森合股筹建了解放剧场,成为越剧表演基地。
为历史进程“让路”
历史上,无数建筑完成了它的使命后就会消失或是被改造,沟沿头也不例外,为车辆和行人“让路”。因为城市建设,珍珠河现在已经成为地下沟渠,沟沿头被加盖。现在去法制路依然可以看到,覆盖在法制路上的一层盖板。
进入改革开放以来,宣城城市发展日新月异,许多古地名不再使用,取而代之的是许多新地名。这些新地名中,有的沿用或套用古地名,有的另创新名,包括了众多的道路和建筑物的名称,沟沿头则改成了法制路。
24日上午,奚本金老人带领记者重走一遭“沟沿头”,“现在的法制路和以前相比,格局一点都没变,巷道内的风景都变了。”原来观音庵在这里,后来迁到状元路上去了。在现在的法制路与中山路交口,在上世纪60年代时是市区*的柴火集市,每天早上都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挑着柴火在此售卖。奚本金老人告诉记者,这也是日后*菜市场在这里安置的原因吧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,法制路却保持多年格局不变,重走一遭,让人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昔日“沟沿头”的繁华市景。
了解更多楼市信息,请拨400-887-1216